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关于“十四五”期间统筹我市国有土地、城中村产业用地推动产业发展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16
 关于“十四五”期间统筹我市国有土地、城中村产业用地推动产业发展的建议

吴奇玮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十四五”时期,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围绕超大城市核心治理落实落细武汉市规划,谋划和储备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对将武汉市打造超大城市至关重要。当前我市土地综合利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土地利用活力不足导致产业发展受限。传统产业密集区的建成区域基本为国有土地,城中村改造尚未全面完成,仍然面临区域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用地功能结构不优、交通体系和总体空间形象不良等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产业开发的土地活力未完全激活。
      二是产业无序发展缺乏整体意识。虽然全市早已确定功能区发展规划,但区级规划仍存在定位不清,发展无序的问题。部分产业用地所有者缺乏前瞻意识、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导致产业项目业态定位单一,缺乏前瞻性。部分产业用地采用自建出租形式自由发展,形成低档同质项目重复建设。
      三是产业用地分布零散。我市参与城中村改造的产业用地分布较为零散,存在各自为战、粗放式的用地局面,没能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如常码头村54亩产业用地分散为9个地块,单个地块面积最小仅2亩。
      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深入细化产业规划。根据全市“产业地图”,要求各区进一步对全市“城中村”产业用地区位、面积、规划用途、产业发展情况等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实现产业用地的动态跟踪管理。同时结合“十四五”规划,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了解各村产业发展意愿,在与各村进行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编制产业用地发展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产业用地与规划的衔接协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二、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集中区域集聚发展。支持以产业链为纽带,集中布局相关产业生产、研发、供应、上下游产品服务项目及公共服务项目。如在汉江湾古田生态新城片区以古田二路商务楼宇带、丰硕路产业园区为中心,优化“1+6+N”空间布局,着力以开发区北区777亩地块为载体打造汉江湾产业基地,强化商务楼宇聚集区和产业园区聚集区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心园区、新工厂、江城壹号等园区进一步形成特色产业聚集效应,差异化错位发展形成区域互补。
     三、政策引导促进城中村产业用地转化。推进“城中村”改造转型,破解改造难题,支持城中村产业用地与“创谷”计划的融合对接,探索实施产权入股等经营方式,鼓励和引导利用“城中村”改造的产业用地创办科创小微企业园,鼓励并引导“城中村”产业用地用于“新两园”建设或定制总部大楼、探索支持相邻区域产业用地集中布置、成片开发新模式的有关政策。建立政府税收与村委会收益的利益捆绑机制,研究制定产业用地亩产税收奖励制度。在保证村委会基本租金收益的前提下,通过把产业用地整体税收的一定比例奖励村委会的方式,调动招商积极性,形成租金保温饱、税收返还促发展的模式,实现政府、村委会共赢发展。
     四、统筹国有土地资源补短板为群众谋福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编制好“民生篇”。加速国有土地储备中控制性用地的转化和利用,针对学校、医院等社会关注的基本民生需求资源缺少的问题,加快停车场、市民文化中心及全民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全面完善供水、供电、供气以及环卫等社会普惠性公用设施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与有力支撑。(作者为硚口民革党员)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