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对台工作 » 正文

关于争取台湾民心三点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5
    为了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圆,根据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大陆应该努力争取台湾民心。而对于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笔者有几点思考:
思考一:对台政策,蓝绿有别,而对绿营多费点心 
    “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16字方针,是相当一段时期大陆对台工作的方针。2009年6月大陆当局对台工作机构又提出了“聚同化异”的努力方向。从“求同存异”到“聚同化异”,用字精辟,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这反映了大陆侨务政策比以往更积极主动,两岸政策今后亦将如此发展。源自两岸的海外侨胞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还要争取“聚同化异”,化解历史遗留下的心结和歧见,共同致力于和平统一、中华大同。
    “聚同化异”是“求同存异”的升华,高瞻远瞩,言简意赅,扩展了主动态势,积极开拓了一个广阔远景。如胡锦涛在《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的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2009年5月台湾以观察员身份首次参与世卫大会,并无被矮化的问题。台湾争取了十多年终得敲开世卫大门,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求同”、“聚同”了“一中”原则,“化异”了怎么去解释两岸事实分治的现实及对“中华民国”尊重与否的问题,也是先依据“求同存异”精神所采取的“两岸协商总体上还是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策略,及至取得“聚同化异”显著成果的重要原因。只是,“求同存异”到“聚同化异”的升华,在现阶段还仅限于泛蓝人士。 
    在岛内和海外,长期以来泛蓝、泛绿人士因地域语言、历史体验、成长背景有异而形成不同的政治立场。蓝绿之异无可否认,也无须回避。由于过去接触较少,泛绿人士与大陆“求同存异”的过程似刚起步,一些较有远见且能不受“台独”情结所困的泛绿人士,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迈上大陆一步,却又被同阵营深绿人士拉回两步。不少绿营头面人物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心里特想去大陆看看,但又顾虑多多不能成行。泛绿人士要“登陆”真是不易,比起泛蓝人士他们的“顾忌”更多,心态更复杂,“求同存异”且不易,“聚同化异”更未成熟。
    要化解泛绿人士对大陆的“心结”与“歧见”,牵涉两个方面:其一,民进党人对大陆的了解太少,一些人虽觉得过去******的“对着干”不妥,但又不知如何调整大陆政策。他们一向视统战为妖魔,一味盲目反中,无法以平常心面对大陆,解不开“反共仇中”心结。其二,大陆“和平统一”政策确定以来,自“叶九条”、“邓六点”到“江八点”、“胡六点”,越来越完善、务实、柔软、开明,充分表达了大陆当局理解、尊重、关怀台胞的殷切之心,现在已发展到“和平发展”。有一些提法更是脍炙人口,如“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 ’意识”;“对于那些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也热诚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但实际上,近二十年来从北京到海外各地使领馆鲜见泛绿人士的踪影,座上客大多为泛蓝人士。不管是共同语言较多或惯性使然,大陆涉台工作人员往往倾向于接触泛蓝人士,而针对泛绿人士的努力,似乎总找不到着力点。
    其实,民进党人已认识到坚持“台独”这块招牌已无扳回执政的希望,越来越多的泛绿人士也认识到民进党“反倾中”的大陆政策不合时宜,一些有识之士甚至开始设想在民、共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国共之间由“求同存异”进一步提升到“聚同化异”,好戏连连上演,民进党人斯人独憔悴,心里总不是滋味。正如一个不合群的孩子,独自站在圈外观望他人游戏,很想加入却又碍于种种原因而不敢或不好意思越雷池半步。这时,若有人打破僵局,以圆融理解的礼遇热情相邀,顺水推舟,伸手把他拉进圈内,就水到渠成了。
    毕竟,要让泛绿人士多到大陆走走看看,只有眼见为实,增进了解,才能化解误会和歧见,求得共识。共、民互动本已比国、共互动晚了二十多年,所以大陆更需以超前、破格的方式礼遇民进党到访者,这样有助于彻底打破泛绿人士对大陆“非我族类”的错误观念,进而心生温馨好感,打从心底生出“与大陆打交道感觉不错嘛”的心理。如此一来,相信能带动一大批争相“登陆”的泛绿人士。而届时,络绎不绝的泛绿访客必将成为往返于海峡之间的一道亮丽风景。
    思考二:真正理解与尊重台湾本土政治人士的感情 
    大陆最高当局一再指出“广大民进党成员与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是有区别的”。又说:长期以来,台湾同胞为摆脱殖民统治、反抗专制压迫、实现当家做主愿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充分理解他们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复杂心态,充分尊重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广大台湾同胞要求当家做主,与极少数人搞“台独”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海内外,到处听得到爱国华人惯于呼喊“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此类很朗朗上口的反独口号。台独当然要反,这是毫无妥协余地的,但大多数习惯于硬邦邦地高喊类似口号的海内外华人包括大陆各级别官员,不明白更无从真正理解与尊重台湾本土政治人士的历史弃儿感、亚细亚孤儿感和台湾悲情意识及出头天意识,而轻易地被动不动把问题与台独挂钩的极端人士所激怒。这种极端人士有来自绿营鼓吹台独“阳谋”的一些分子;更有来自蓝营,鼓吹“本土政治人物有台独倾向不可靠,而我蓝营虽不统但也不独”,两害相权取其轻;吃定大陆当局在两岸交往问题上非我莫属的“阴谋”分子。他们也认定岛内老百姓与“共产大陆打交道还是我来才有经验”。 
    事实上真正顽固的台独分子屈指可数,大多数民进党人只是怀有一腔爱乡热血的爱台人士。对于这群人应善于利用心理战术,突破心防,把他们争取过来。告诉他们:“我们了解你们,更尊重你们热爱乡土的赤子之心,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谈的”,打开心扉之后,要能畅所欲言就不难了。
    由此可见,理解台湾民心的复杂性,尊重台湾本土政治人物感情之必要性,以及如何争取台湾民心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可想而知。全心全意地团结台湾人民,诚心诚意地争取台湾民心,不仅仅是和平统一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更是祖国统一大业本身的基本方针,决不能是一时权宜之计。此外,还要通过全民教育让海内外所有的华人明白,我们的目的,决不仅仅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我们还期盼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怀着一颗温柔的心去体会感受台湾同胞的历史苦难,他们在经历了那么多悲痛的历史遭遇之后和大陆人民真正实现骨肉大团圆,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 
    思考三:积极开展以泛红为中心的第三势力
    京福高铁2010年开建,2015年北京到福州只需六七个小时。而福清经平潭岛到台湾新竹长约122公里的海底隧道若开通,台北到北京只需八小时。专家对需时十多年的海峡隧道勘测与开建技术上有信心克服,但人为政治障碍使得这条可以让海峡两岸华人共同迈往中华伟大复兴之路启动不了。再也没有比这还更清楚地告诉我们只有当中国的影响力大大凌驾于外来势力的干扰之际,才能有效扫除和平统一道路上的障碍。 
    2010年代的中国已非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虽仍要韬光养晦,但也要开始有所作为。台湾早已远离五六十年代白色恐怖,也非七八十代专制的年头。当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和国内因素迈往渐趋成熟之际,岛内因素岂能 一直滞留不前。为什么我们眼里就只看到泛蓝泛绿,难道就不该积极开展第三势力?
    虽与蓝营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指“年”可待,届时不单绿营不应缺席,当今更得加紧广泛地征询海内外、朝野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两岸研究智库和民间学术团体的功能,提供各项可行性选项,以免陷入与马当局单轨协商的被动困局。要让统一成为可以想象的具体图像,激发两岸各界政治智慧,推动两岸政治协商进程。更重要的是早日孕育以泛红为中心的第三势力,以备时局变动之用,以免郁于岛内不确定因素而陷于被动。岛内有一股存在多年的“反独促统”爱国力量,如中国统一联盟等,数十年来在艰苦卓绝的政治环境中顽强生存。虽实力无法与泛蓝泛绿分庭抗礼,但意志刚强,斗志昂扬,早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再加以团结两岸和平发展新形势下,从蓝绿营中孕育出来的,支持和平统一的有识之士,一齐在将来在关键时刻也许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力量。再说,多一个筹码,对统一事业总是增添有利因素。
(作者为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主席,文章系根据其在全国台联访纽约4-25-2010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的摘要)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