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关于大武汉弘扬国粹、振兴京剧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05


                                                    关于大武汉弘扬国粹、振兴京剧的建议
                                                                    □ 王和瑶

 京剧是中华国粹,也是流传于中国各个地区的全国性剧种。京剧博大精深,以其强大的艺术魅力跨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外国人都在学京剧、唱京剧、演京剧。京剧是民族的,也已然是世界的。
       2013年8月,央视戏曲频道举办了首届全国少年儿童京剧表演大赛,此举为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华文化,践行“振兴京剧艺术从娃娃抓起”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全面推动作用。这次大赛充分显示出京剧事业的未来发展后继有人,全国亿万电视观众无不为之倍感欣慰、拍手叫好,各大新闻网站纷纷展开热议,网友们力顶大赛,好评如潮。令人颇感遗憾的是,央视“少京赛”的舞台上鲜见湖北、武汉籍孩子们的身影。
       大凡有些京剧常识的人都知道京剧虽形成于北京而主源于“徽汉合流”,坊间亦有“汉剧为京剧之祖”一说。京剧艺术的血脉中流淌着荆楚传统文化的血液,绝对是湖北、武汉人的莫大荣耀。溯源京剧的发展历程,湖北武汉着实有话可说。论京剧环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评价道:“武汉过去是京剧的大码头,现在仍然是京剧的大码头”。在京剧发展史上,大汉口一直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有“京津沪汉”四大码头之一的称誉。上世纪初起,武汉的京剧戏班就以阵容强大、名家荟萃、行当齐备、流派纷呈而闻名于世,常常外联各地名家大师来汉联袂献艺,武汉的戏迷票友也以懂行道、通门道而吸引四方京剧大家聚会江城。2011年全国第六届京剧艺术节在汉成功举办,亦是武汉良好京剧环境的见证。论京剧人才,湖北武汉更是层出不穷,“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就是出自武汉的杰出代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武汉的高盟麟、关正明、高百岁、李蔷华、郭玉昆、高维廉、高世太等各种行当的名角蜚誉海内外;当下湖北武汉京剧界亦不乏名家名伶,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已成为公认的全国名丑,全国当家老旦袁慧琴亦为湖北宜昌走进京城的大腕;还有张慧芳、刘薇、王小蝉等一大批新星不可胜数。论京剧创作,湖北武汉有着强大的创作团队,以全国著名的大剧作家余笑予为首的创作班子人才济济,为广大戏迷票友奉献了《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药王庙传奇》、《三寸金莲》、《吉庆街生活秀》等一部又一部的精典剧目与获奖剧目。论群众基础,省市内有数不清的票友剧社和业余团队,无论走进哪个公园都能听到琴声唱声,酒店和家庭都是京剧爱好者“嗨戏”之场所。
       人们一边为武汉拥有繁盛的京剧环境而欣喜,也一边为未来京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担忧。从本届“少京赛”参赛情况的比较得见,湖北、武汉地区少儿的参赛人数与比赛成绩远远落后于京津沪地区,较之黑龙江、山东、广东等省的某些城市也有明显差距,这与京剧大码头的称誉形成了巨大反差。归结而言,种种原因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其一,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把京剧看作一般娱乐,不了解振兴京剧的重要意义,说得直白一点,文化工作者不识皮黄声腔,想说爱京剧实不容易;其二,“京剧从娃娃抓起”已倡导多年,武汉至今尚毫无动静,“京剧进课堂”也只是旱天雷,有声无雨,偶尔听到学生们学唱京剧,也不过是少数学校的自发举动;其三,上世纪中期在武汉创办的省戏校曾一度红红火火,培养出不少京剧新苗,一场十年浩劫戏校从此再无声息;其四,武汉市大中专院校云集,与师范专业相关的院校也不在少数,但几乎都未将京剧列入课程计划,京剧教育人才极度匮乏也就势在必然了。
       身为武汉人,我们期待武汉京剧大码头的辉煌能够延续,迫切希望文化部门为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京剧艺术担当责任。
       为此建议:
       第一,要把振兴京剧当作创建文化武汉的重要事业来抓。文化部门的领导要以张百发同志为榜样,爱京剧、学京剧、懂京剧,争做京剧普及工作的传播者和领军人物。市文化局要会同市青少办、机关工委、团市委、教育局、学联以及京剧院团、青少年宫、街道社区,将“京剧从娃娃抓起”、“京剧进课堂”等具有前瞻思维的工作抓好做实。
       第二,积极筹划在武汉市恢复戏校创建,借鉴兄弟城市经验编写教材和课时计划,邀请省市京剧团体中名师执教,加快培养京剧后备专业人才;在汉的师范院校、艺术院校及设置师范专业的院校,将京剧专业或京剧学科纳入教学计划,使未来的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京剧教育素养,同时学校的音乐课程要按比例设置京剧常识与京剧教唱的相关内容。
       第三,大力做好青少年儿童的京剧普及工作,在下一代人中营造一个学、唱、演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开展各层次的少儿京剧表演和比赛活动,用活动推进普及,以比赛促进提高。
       致力京剧发展亦是助力文化繁荣,只要做足了当前的功课,用不了10年大武汉将可用京剧华美的声腔唱响幸福,唱响和谐。

                                                                                         (作者为汉阳民革原副主委)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