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关于加强“数字武汉”建设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5
 关于加强“数字武汉”建设的建议
民革武汉市委员会
    2008年12月10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光城计划”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通过实施‘光城计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面向未来的光纤到户网络,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融合,实现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是我市实施“光城计划”的主要目标。实施“光城计划”,硬件上是通过三网融合的推进,进一步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软件上是通过“数字城市”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信息化水平。
    一、我市“数字武汉”建设现状及问题
    数字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总结其核心的思想,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信息和管理等多种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和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
早在“十五”期间,“数字武汉”工程已经列入了我市建设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相继建立了“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武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数字武汉三维影像服务系统”。但从整体上看,我市“数字武汉”建设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问题:
    1、从管理上看:管理主体不明确,资源整合难
    缺乏明确统一的管理主体是影响我市“数字武汉”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市各部门、各区县、各级别的政府网站缺乏统一管理,网站的组建模式也各不相同,网站建设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管理主体,各部门各自为政,造成了网络协调配合困难,网络的辐射功能和综合处理功能无法发挥等问题,从而导致“数字武汉”的效能大打折扣。
    2、从体制上看:行政壁垒分割,信息共享难
    综观我市“数字武汉”建设具有“一高一低”两大特点。“高”是指各个部门内部信息化程度高。例如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公安系统的“110”巡逻车实时监控系统、规划系统的规划国土在线、城管系统的武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都已投入运营。“低”是指全市的数字城市一体化建设发展水平低。其原因是由于我市受行政体制条块分割的影响,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和壁垒导致业务流程无法整合,信息难以共享,“数字武汉”的使用效率低。
    3、从实施的效果看:网站推广力度不够,群众运用难
    虽然我市政府网早在2003年05月建成,但由于缺少宣传,老百姓对其认知度低。从中国网站排名网(www.chinarank.org.cn)公布的最近三个月数据看,在全国的网站排名中,武汉政府网的平均排名为23285名,独立访问者每百万人中只有19人。而杭州政府网的平均排名为8319名,独立访问者每百万人中高达87人。究其原因,一是网站推广力度不够,群众不知。二是信息更新不及时,网民不看。三是办事效率低,市民不用。
    总体来看,受信息资源的管理主体不集中,部门间信息难沟通,信息孤岛林立等因素的影响,我市“数字武汉”的效能难发挥,未能有效地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务。
    二、加快我市“数字武汉”建设的建议
    建立“数字武汉”的目的是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实现有序的共享,促进应用,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行业的发展。然而,“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打破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在统一、标准的基础数据平台上, 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如何创建相适应的建设机制、投融资机制以及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建合力等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市“数字城市”建设已从网络、网站和单一应用系统建设进入了以资源整合和共享为核心的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成为我市“数字城市”发展的重点。为此建议学习北京市经验,依据《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办发[2004]34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规、文件、标准,设立武汉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通过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理顺信息资源管理的行政机制、公益机制和市场机制,杜绝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目前北京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职能是:具体负责研究提出全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方案建议,并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全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整合工作;研究拟定信息资源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集中管理全市重要的信息资源;为党政机关和社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我市可据此参考。
    2、积极做好“数字武汉”的示范工程。数字城市建设包括政府、专业机构、公众三个层次的运用。从对政府和专业机构服务的层面上看,由于我市现有的信息系统普遍面临着信息孤岛、可扩展性差、互操作性差及平台的多样性等问题,基本无法实现集成使用多个系统提供服务。为此要积极调整“数字武汉”的发展方向,协调各方资源,使“数字武汉”向一站式、交互式、协作式的方向发展,实现集成使用多个系统提供服务。从对公众服务的层面看,应将武汉政务门户网站的应用通过各种信息载体延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社区和农村。通过丰富的信息载体,让服务对象充分享受“数字武汉”的服务。如在繁华地区建立信息访问终端(信息岗亭),在各个社区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和社区实际工作结合),引入电话、手机短信通知、查询服务等等,为不能享受互联网服务的人群提供信息服务。
    3、加强“数字武汉”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当前可将“数字武汉”系统应用于我市交通疏导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就交通疏导方面,我市早在2005年就实现110巡逻车的实时车辆定位,但110巡逻车还仅仅限于警务运用。为此建议进一步升级110巡逻车,将其作为交通信息采集车,收集相关交通信息,为我市的交通规划、公交线路的科学布局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就环境治理方面,建议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体系,及时掌握企业和社会循环经济的运行状态,定期公布企业排污情况、地区环境质量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排污状况,实现企业环境行为公开透明化。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