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关于进一步提升“四点半学校”建设水平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28
 关于进一步提升“四点半学校”建设水平的建议

市委会
 
       长期以来,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四点半难题”成为一大社会困扰,“四点半学校”应运而生。它是各城市出于下午四点半放学的小学生安全和健康考虑而提供的免费场所,政府整合学校、社区及青少年宫等各种阵地资源,将放学后无人看管、无处可去的小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从而为那些过早放学的孩子和由于工作在那段时间无法照顾孩子的家长解决了难题。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提出“总结各地解决‘四点半现象’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多种方式解决‘四点半难题’”。我市自2005年开始进行试点,2014年逐步向全市推广,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社区自办,即由社区开辟场所提供场地保障。二是社区与教育机构合办,社区和教育机构分工合作,共同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三是充分动员志愿者参与,发挥社区“五老”优势的同时吸收其他群体加入志愿者行列。在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同时,“四点半学校”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通过在全市范围进行问卷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一是“四点半学校”的开办、监督、日常管理缺乏明确的标准,相关责任主体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孩子的安全和利益缺乏制度保障;二是激励机制欠缺,办学管理评价一刀切,做好做坏都一样,挫伤了社区的积极性,不利于调动社区和群众力量。
       2.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当前社区“四点半学校”教师主要来自志愿者、社会公益培训机构,这部分人员专业化程度要求高且数量不足,同时缺乏稳定、专职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据调研结果显示,51.09%的职业教师也不愿意作为志愿者参与“四点半学校”教学。
       3.课堂质量尚有提升空间。“四点半学校”活动开展的内容形式缺乏规范性指导,个别设点演化为课外培训班,成为学校课堂的延伸,不利于学生的多维发展。
       4.场地来源单一,接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目前“四点半学校”大多设置在社区,但是社区没有专门的学生教室,设备条件无法满足活动要求,且长期占用居民活动场所也会造成诸多不便。同时,学生从学校到社区由谁接送的难题依然存在,造成很多家长也不愿将子女安排到社区“四点半学校”。
       5.经费投入不足且缺乏稳定性。目前大多数“四点半学校”经费包括社区经费以及相关部门、街道、辖区单位等方面支持和帮助,持续性投入不足,外部支持稳定性、连续性较差。
       随着放开二胎,将来形势更加严峻。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统筹安排。建议市政府继续加强对“四点半难题”的关注,结合我市“四点半学校”建设经验与当前实际,制定专门指导性文件。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形成市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文明办、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合力主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办学标准。参照国内外城市先进做法,研究制定出台明确的“四点半学校”办学标准,特别是对涉及青少年教育及安全的具体事宜,如办学标准、人身安全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三是突出重点对象。开展深入调研,尽可能摸清群众需求,具体到哪些街道、社区居民反映的“四点半问题”最迫切,需要政府采取哪种形式解决,特别是将重点放在中心城区双职工、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从而既做到有的放矢,又节约行政成本,避免一哄而上但缺乏实效的形式主义。
       2.丰富师资来源。鉴于目前“四点半学校”师资组成实际情况,短期内可采取依靠社会力量扩大志愿者队伍的方式解决。包括推荐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干部、各项评先候选人到“四点半学校”参加公益活动;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主动与各高校联系,把到“四点半学校”服务作为毕业生,特别是师范类毕业生实习的重要途径,并给实习学生开具实习证书,提供实习补贴。长远来看,市政府应加大对青少年社工组织、公益培训机构的培育力度,同时制定青少年教育相关志愿者引入机制,引导此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为“四点半学校”建设提供高质量专业人才。
       3.提升课堂质量。鼓励“四点半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在完善常规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特色活动。结合各参与主体优势和孩子实际需求设置课程,让有艺术特长的大学生、社工、社区“五老”发挥特长,在“四点半学校”开展美术书法、声乐器乐、手工工艺、舞蹈等兴趣培养课程;发挥“红色引擎”作用,传承红色经典、开展红色教育,形成集红色景点参观、红色歌曲传唱、红色故事讲述、红色影片赏析、红色名著阅读和红色主题演讲“六位一体”的红色教育模式。力争将“四点半学校”由单一的托管提升为集人格塑造、意识培养、法治教育、道德培育为一体的创新基层服务管理平台。
       4.提供经费保障,开展“依托学校活动场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试点。针对目前学生从学校到社区由谁接送的难题依然存在的现实,教育部门可在充分了解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校内托管+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试点,把托管场地放在学校,既解决学生放学到社区由谁接的问题,也不存在路上安全问题。可学习借鉴深圳经验,由市、区两级财政提供专项补贴,向有资质的社工服务组织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购买各式各样的课堂服务,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师资、课程和教具。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解决“四点半难题”并非简单的变社会托管为学校托管,更重要的是,在满足学生教育消费的多元化需求中,体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