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关于街乡镇文化站生产和发展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5
 

                     关于街乡镇文化站生产和发展的建议

                                     □  蔡  宣
    在2006年7月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蔡甸区对11个街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实行了转换身份、保留阵地、保留经费、保留队伍、保留职能的“一转四保”改革措施,建立了“以钱养事”新的运行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全区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改革的深入,街乡镇文化站当前在生产发展上面临两个难题。一是人员日趋老化。以蔡甸区为例,11个街乡镇文化站现有的15名工作人员中,50岁至55岁的有6人,已进入退休年龄,加上体制问题,多年没有引进人才,即将出现断层现象。二是经费投入不足。街乡镇文化站改革后,财政拨付的经费与改革前相比,基本上没有变化。每个文化站平均3.1万元,只能用于发放基本工资,基本上没有活动经费。加之这些人员的养老保险、医保等保障措施没有到位,造成文化站干部积极性不高。
    结合贯彻中宣部、中组部、编办、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发[2010]14号)文件精神,对此提出两点建议:
    一、多种渠道培训文化站干部。建议市区研究相关政策,由上级文化部门与街乡镇文化站实行对口辅导,下派干部到文化站挂职锻炼,选派街乡镇文化干部到市区轮训。同时改善用人机制,引进和招聘文化站专业干部。
    二、建立健全对街乡镇文化站的投入机制。随着各级现有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市区要完善对街乡镇文化站“以钱养事”投入的办法,提高比例,加大力度,配套落实文化站干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使他们安心工作,尽快营造有利于基层文化队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