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中共中央军委办事处旧址的建议
□ 张萍
中共中央军委办事处位于武昌中和里乾福巷,占地1030平方米,是4栋对称型里弄欧式二层砖木结构房。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聂荣臻任书记的中共湖北省委军校设在此。1927年“四·一二”后,中共中央军委及军委书记周恩来、叶挺从上海迁至武汉,在此领导党的武装斗争,这里生活过一批赫赫有名的人物——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参谋长聂荣臻,秘书长王一飞,还有后来成为新中国元帅的朱德、陈毅、刘伯承、林彪等。
解放初期,市政府为解决无房户困难,安排一些市民住进了中央军委办事处旧址,此间在1979年曾经大修一次。此后军委办事处旧址虽然在1988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升格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但从1979年至今的31年来再未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保护,建筑损坏严重、木结构松垮、腐烂,墙体开裂、屋面漏雨、多处白蚁、电线老化,房地部门早已认定为最高等级的危房。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里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居民的安全也随时受到威胁,一旦事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如不尽早拯救,这一珍贵历史文物将毁于一旦,居住市民也将面临生命危险。
早在1993年,武昌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们就提出了中央军委办事处武昌旧址保护维修的建议,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2001年以武昌区人大54号建议案请市人大代表向市政府反映仍无果;2004年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大力度、强度和历史责任感,保护中央军委办事处武昌旧址》的442号议案,但是也没有得到实际解决。鉴于该文物的危险程度,居民安置和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明确责任,主抓落实,协同做好旧址保护工作。一是要成立旧址保护专家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出台保护方案,各级政府在此基础上做好财政预算和专项资金划拨;二是要迁出居民,为军委办事处旧址减负,同时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居民选择;三是房管、文化等部门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根据保护方案进行修缮,修旧如旧,延续建筑的生存寿命。
2、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收集与之有关的文物,尽早建成类似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和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一样的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3、建立我市文物建筑动态监测及维护机制,加大文物建筑的保护力度,不断提高文物遗产维护及保存完好率,规范文物建筑维护记录档案,有效实施对文物建筑的实时监测。将文保工作重点从大修转移到日常保养和安全检测上,改变文物保护单位“要么失修,要么大修”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