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关于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5
 

  关于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建议
                                     民革武汉市委员会
    一、喜悦后面的忧思:认清示范区的现实
    1、国家战略:必然中的偶然
    武汉东湖高新区成为国家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有逻辑的必然,也有武汉抢抓机遇的偶然。
实力孕育着必然,东湖高新区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新兴企业成长迅速、高素质人才集聚、体制机制相对完善的重要阵地,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成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巨大潜力,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必然发展趋势。
    机遇来源于偶然,去年3月省市领导趁温家宝总理视察东湖高新区之际表达了将东湖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试点的愿望,得到了温总理的明确支持。一场申报的攻坚仗随即展开,以杨松书记为首的市领导先后多次赴京专门就此向中央领导进行专门汇报。审时度势,积极公关,市领导真挚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感动了温总理,最后牢牢的抓住了这次机遇。
    温家宝总理考察中关村时指出: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技术进步和增进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温家宝总理对高新区提出的“四位一体”定位赋予了实现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过程中国家高新区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任,力争把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能力较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发达,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园区,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东湖高新区历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近年来,东湖高新区作为武汉重点建设的示范区,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水平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各年各项指标增长率均超过24%;目前,示范区经济总量已占到武汉全市GDP 的15%强,财政收入占到12%强,是武汉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搞好东湖高新区建设,对武汉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层次的提升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3、国家高新区,东湖在哪里?
    从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及总收入排名来看,北京、上海的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东湖高新区在56个地区中工业总产值排名第九,总收入排名第八居于前列。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东湖高新区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大国家高新区(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成都)中位居末位,仅在工业总产值方面高于西安,与同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北京中关村差距很大,在高新区发展方面我们做的并不好。
     4、武汉在国家高新区功能偏离系数情况
    近20年来国家高新区依托密集的智力和科技资源,带动了新经济增长点的涌现,显现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然而国家高新区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建设国家高新区的宗旨和功能并没有完全实现,而是出现了异化和偏离。
    利用2005年火炬计划统计资料的相关数据,经过计算分析,得出2005年时53个国家高新区功能偏离系数。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国家高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功能异化与偏离现象,只有极少数国家高新区如北京、杭州、深圳高新区的异化与偏离程度较小,武汉属于偏离系数较低、功能偏离程度较小的第二类高新区。过于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发展导向、过多依靠土地消耗和区域优惠外延发展模式,使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功能异化和偏离,这不仅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路程,制约其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不符合国家的自主创新战略导向。新竹科技园区因为项目不符合技术创新的要求,曾理直气壮地将摩托罗拉这样的跨国公司拒绝在外,东湖高新区正缺乏这样的胆识和眼光。
    二、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九点建议
    1、处理好东湖示范区与武汉产业转型的关系
    示范区的高新产业必须以光电、光纤为内核、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拓展,以高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为渗透,这样才能较好的反映示范区的产业规划。
    此外,对未来十年里会出现的新产业及新产品要超前研究。前不久,《南方人物周刊》推出一百个时尚产品的专题,包括iphone,ipad等,但是其中没有一个产品是武汉生产的。所以,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东湖高新区要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力军,生物、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服务等四大产业“众星拱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行业渗透,相互融合形成新兴产业,形成“1+4+X”格局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目前的优势主导产业要重点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对于引进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对于创新产业要细心培育将其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现在没有想到的未来产业必须预留发展空间。
    要将示范区作为武汉市产业转型的推进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促使其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辐射为标志。而这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来实现。因此,要利用东湖高新区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相对有限的资源更为有效地投入于其中进行优化与改善,使得武汉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培育及发展起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及相应的产业,并通过其对外辐射,有效地促进及带动武汉市产业的转型升级。
    要细化示范区高新产业,进一步加强专业化产业集聚,推动专业园建设。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同环节的企业向专业园集聚,更好地实现不同企业对信息、公共技术平台、市场和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资源共享,强化毗邻效应,提升集群水平。
    2、处理好示范区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
    《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指出,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同时有资料表明:2007年国家高新区平均综合能耗0.51吨标准/万元,仅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40%。因此,东湖高新区作为示范区,更要做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有两型特色的科技产业化发展道路。
    从2009年一季度产值增加值按技术领域分布图可以看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在开发区高新技术发展中占主体地位,而以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为代表的两型产业发展较弱。
    高新技术产业是两型产业体系的核心和支撑,是引领武汉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国家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两型产业的政策使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广泛受益,而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应以自主创新为主旨,将园区传统优势产业(光电子、装备制造)与节能环保产业相结合,促进多技术、多产业的融合,使园区产业发展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推动我市两型社会建设。
    3、处理好示范区与创新城市的关系
    2009年,东湖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96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1%。由此可见,示范区应该是城市经济的催化器,应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建设武汉创新城市提供有力的科技经济支撑。
创新城市的评价标准为:1、创新投入: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2.5%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6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4、创新产出: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我市2008年全年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为12.3%;2008年我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86件,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5位,武汉市建设创新城市是有一定基础的。
    要发挥东湖高新区在建设创新城市中的催化作用就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开发区打造成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强大引擎、服务平台、前沿阵地,大力推动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做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实现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跨越,努力使以创新为特征的“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带动全市的科技创新发展。
    4、处理好示范区与武汉城市圈的关系
    示范区应该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器,能推进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要建设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以城市圈其他城市相关产业相互协作的虚拟生态园区,促进城市圈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改变传统产业封闭的现状,将传统产业组合的纵向结构合并、糅合后,从横向切断分成三个层次:研发产业、制造产业和营销产业,促进东湖高新区内产业向武汉周边城市的横向转移,实现把知识合起来、把生产分开,研发与生产分离,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分离,脑袋与身体分开。具体来讲就是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的中心,将生产制造转移到周边八个城市,以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在周边城市建立联合生产基地,促进城市间人才培训、科技交流合作,在武汉城市圈内形成以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环保等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带。
    5、处理好示范区规划与武汉“十二五”规划的关系
    市委书记杨松指出,武汉“十二五”发展,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规划,努力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和自主创新两大方面实现重要突破。东湖高新区是武汉市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科技力量。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将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根主线,成为实现武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应当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产业,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为根本原则,努力在我市具备优势的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在一些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基地、城市圈科技创新的辐射中心、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示范区。
    6、政府服务转型
    (1)强化服务
    示范区应打造成精细服务区。目前,政府在东湖高新区尚处于服务建设的初期阶段,园区服务还比较僵化,有些服务领域还存在着粗放式服务的现象,服务也还存在着一些死角。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公民和企业对政府提供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此种背景下,衡量政府公共服务的优劣,就不能再局限于服务是否有效,而要拓展到对个体的精细式服务。
政府服务的发展一般有三个阶段性目标:1、初级目标-满足园区内生活服务的需要,具体服务包括:居住服务、餐饮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医疗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商业服务等;2、中级目标-满足园区企业发展的需要,具体服务包括:企业管理咨询、园区报、技术与信息服务、公共测试平台等;3、远级目标-满足园区与城市之间产业服务的需要,具体服务包括:对外交流服务、会展商贸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物流服务等。
    政府服务要实现精细化管理,一是要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政务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应着重在精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推行公共服务外包、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要学习雅兰医院的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强化企业前期设立、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全过程服务。制定项目专人负责制、项目建设跟踪制、项目开工例会制、企业定期走访制、信息监督反馈制等保证机制,及时发现企业隐患并解决企业碰到的问题。 
    (2)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是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这是硅谷和128公路两条发展道路的不同选择,也是二者成败的关键。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东湖高新区在制度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两者的结合。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减少政府部门干预,从包揽一切、干预一切、过问一切的家长式、保姆式的角色中摆脱出来,给高新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以良好的环境,如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制定鼓励创新、吸引人才和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等等;同时也要保持政府对高新区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从东湖高新区和中关村不同类型企业占总收入比重比较中可以发现东湖高新区的三资企业对总收入贡献较小,说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尚有许多潜力可挖,政府应该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进行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流投资环境,利用政府优先采购、税收优惠制度等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到高新区来发展。
    (3)加大高新区对外开放力度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这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没有一家落户武汉,说明东湖高新区的对外开放力度还不够。新竹工业园与印度班加罗尔的成功源于与硅谷及跨国公司的密切联系,因此,要加大东湖高新区对外开放力度,一是要和国内外先进城市之间进行技术交流。要组织学习班、讲学团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技术经验。要建立一个企业和企业、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平台,扩大交流合作的规模。二是要积极和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要与硅谷等世界一流的高技术基地取得联系,建立一个技术和生产能力交换的互惠平台,或者由政府牵头举办双方的先进成果交流学会等。三是技术发展的方向要有“外向性”。印度在软件技术上的成功是个典型的例子,印度的软件是外向的,具有前瞻性的,已经成为了印度的支柱产业之一。相对来说我国的软件行业就比较保守,仅仅是面对国内,产业规模有限。示范区在这方面要有所突破,积极承接国际项目,积极培养适应国际技术交流的先进人才。
    7、示范区是创业区
    (1)加大企业孵化力度
    截止2008年底,东湖开发区累计孵化毕业企业613家,东湖创业中心作为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依然是我们的骄傲。但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武汉市创业生存比例依然很低,示范区企业孵化工作任重而道远。
    目前,高新区已经孵化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平均规模小,能否长大有个过程,其孵化成功的关键在于环境。与此同时,东湖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功能却正在弱化,因此加大企业孵化力度势在必行。因此,要全面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水平。通过完善孵化器管理运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坚持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和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作管理机制。推动孵化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并将企业化的角色转变和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全面落实到经营管理行为中,提高市场化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孵化器的服务功能,推动服务功能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延伸。建立健全孵化器的物业服务平台、资金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服务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孵化服务和成长环境。
    (2)要把孵化的企业做大
目前,东湖高新区缺乏领军型的创新科技企业,在2009年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统计中,武汉没有一家本地企业能进入前十强,而引进的著名科技企业落户在高新区的部门也以生产、外包、测试和技术支持部门居多。东湖高新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从孵化的科技企业入手,支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具体来讲,一是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家阶层形成的社会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家开展技术研究工作;二是要提供一些资金层面的政策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包括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援助、咨询指导、立法保护等方面;三是要辅助企业提高创新管理能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
    (3)“孵化器+加速器”模式
    一些经过“孵化”初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后普遍遇到了新问题,即在助推企业进一步发展方面,最缺乏的是专业性的服务。因此,高新区要建立“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服务模式,提供新型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通过服务模式创新,以度身定制的形式充分满足高成长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在成长过程中,企业通过“加速器”的服务支持,如投融资、财务咨询、管理咨询和上市等方面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知识化的服务,实现加速成长,从而推动高新区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4)加大现代企业加速器建设
    一是要提高加速器的咨询与服务能力,组织专家或引导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为成长型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战略与管理咨询服务、全方位的商业服务、深层次财务法律服务、开拓性会展服务、互动信息服务等。二是要建立支持性的资源平台和网络,重点发展专业化研发平台、规模化融资平台、开拓性网络平台、高端HR平台,为成长型企业提供关键性资源的接入机制和渠道;三是要营造成长性的环境与文化氛围,使企业更容易获得各种成长性的支持资源和要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成长性环境和文化氛围,增强加速器体系内主体之间的相互支持。
    8、教育转型
    (1)示范区是培育企业家教育区
    在一些企业主导型进行研发的发达国家,全国的研发人才都向企业集中。例如在美国,企业集中了全国研发人才的75.4%,日本占64.8%、英国占68.5%。其它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研发人才也都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企业。而我国,很大一部分科研人才仍游离于企业之外,游离于市场之外,对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缺乏紧迫感,这也正是我们的创新成果不能更多地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东湖高新区缺乏领军型的创新人才,同时也缺乏世界级的管理水平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高新区科技转化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企业家精神,与硅谷等地的国际性人脉关系也不足,高新区迫切需要国际化的企业家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型企业家的概念,将具有国际化教育水平的一流商学院(如长江商学院等)请进来,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企业家,提高企业家驾驭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并在与国内外顶尖企业家的交流中培育人脉,使他们能够抓住建设东湖高新示范区的机遇,立足自身特点,顺势而上,推动我市创新城市的建设。
    (2)武汉地区大学参与高新区的国家比较
    高新区就是企业+大学+政府的产物,但在国家大学科学园分布表中可以看出,东湖高新区仅有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高新区高校参与园区发展涉及的深度、广度与密度明显不够。因此,为促进大学与企业更广泛的深层次合作,我们一是要鼓励发展多种优势互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与大学、院所间可以通过委托研发、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技术入股并衍生企业等多种模式加强合作;二是要引导大学、院所资源向企业需求优化配置,同时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三是要逐步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实现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避免产学研合作各方因利益分配和风险责任问题而产生矛盾和纠纷。
    9、研发投入强度有待提高,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业
    东湖高新区历年研发投入强度在1.79%-5.10%之间波动, 大致属于中科技产业,说明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不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究不足。
    发展研发服务业,核心就是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研发服务业作为新兴的高端服务业,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吸引人才最多、附加值最大的产业。目前,东湖高新区研发服务业发展较弱,完整的研发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研发咨询与研发战略服务处于起步状态。因此,为促进研发型服务业发展,我们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顺应研发服务业发展趋势。政府应继续增加研发投人,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引导,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研发服务体系,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二是要围绕高新区产业优势,在吸引跨国投资的同时,加大配套研发企业及机构的引进力度,同时注重本土研发机构的孕育和培养,形成地区产业特色的研发服务业积聚效应;三是要引导领先企业加大海外研发投入,以包括国际技术合作、国际技术联盟、并购国外研发机构等方式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四是要积极培育第三方研发服务公司,发展研发外包,鼓励承接国外订单业务;五是要大力发展研发规划和研发咨询业务,提高技术研发的成功率,同时通过咨询业务的发展建立一支高技能的技术研发规划专家队伍。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