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情系百姓梦
□ 张文宇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荡人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一个国家有梦想,一个地区也有梦想。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六连冠”的江夏,同样有着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建成富强江夏、幸福江夏、美丽江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这是民革江夏区工委一班人对“幸福武汉”的精辟阐述,也是民革人60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现实与梦想还有很大的距离,有的人还在埋怨,收入还不够高,房子还不够大,工作还不够好,看病还不够方便,但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梦想的旅程早已离开原点,梦想的花朵已然开始绽放。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强大的“精气神”已经形成。然而,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有顺境也有逆境,为此,每一个民革人都要摆正心态,分清理想与现实,端正态度,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
回顾历史,民革人有理由骄傲。1948年元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发表成立宣言,主张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随后,老一辈民革人与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宣布: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随后,老一辈民革人团结原国民党民主派、国民党其他爱国分子以及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继承和发扬孙中山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追溯历史,武汉有着3500年的历史,是辛亥革命发源地,是二七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是北伐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又曾是南京失守后的抗日大本营。武汉又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还有中国最早的现代工业---汉阳铁厂。大革命时期,武汉曾经成为革命的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又一度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
穿越时空,当今的武汉堪比长江边上的“芝加哥”,需要所有党派、无党派的每个人砥砺向前,复兴“大武汉”才能指日可待。
民革人,唯有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实干巧干,承接地气,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常常行走在田间地头、行走在大街小巷,问群众的关心事、难解事,敢于提案,科学提案。记得一位民革领导人说过,提案不是为了评选先进,也不是按要求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帮忙不添乱。在考虑行政资源利用的前提下,如果我们的提案对政府工作没有推动,我们尽量不提 。提案要提到点子上、老百姓的心坎上,也要提到政府的工作层面上,并重落实效果。回顾民革参政议政的过程,每一项都要经过一步步的扎实调研, 通过一系列“头脑风暴会”,与会者围坐在一起,将基层组织和民革党员个人提出的参政议政课题在会上进行讨论。大家不管职务高低,都畅所欲言。通过讨论,产生思想的火花,调研立题的思路就清晰,并形成提案。
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如何维护?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谁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受教育权怎样保障?……这些横跨“三农”、“社法”两大领域问题,被一一纳入江夏民革人的调研视野。
江夏民革人提出的推进谭鑫培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八分山文化公园、启动纸坊环山路西段工程建设、加大民营制造业产业工人培养,都被区政协列为年度建议案。还有强化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新增纸坊城区集贸市场、加大对失地农民就业指导、兴建小餐饮一条街、整体迁建精神病医院等一批提案,获评年度重点提案。
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江夏民革人不断地成长,实践证明,作为民革党员,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精心谋划,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试,敢做敢为,讲真话、献良策、建诤言、勇于突破各种主客观障碍,不畏挑战、不怕困难,最后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更能经受实践的考验。
江夏民革人在每次扎根群众中听到百姓的呼声,形成调研课题,在每次建言献策中得到思想的提升,在服务发展中展现民革精神与风貌。
江夏民革人在培训学习、参政议政中更加明确方向,在走访调研、民主监督中更加关乎社情民意,在建言献策、服务发展中提高自身素质。
诚心乐作百姓事,俯首甘为孺子牛。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让我们携起手来,敢创新、肯苦干、乐创业,追逐梦想,创造历史。
最后,我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江夏民革人的情怀:
爬冰卧雪,只因人民有难,
挥汗如雨,全为人民所需;
披星戴月,甘与苦何须诉,
齐心协力,汗水圆百姓梦。
(演讲者为江夏民革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