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努力提升武汉国际化水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6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努力提升武汉国际化水平
 
                                                                    市委会
 
       过去二十年全球IT信息化爆发性发展,计算能力、通信技术、软件算法产生了几何数字的突破,整个IT信息化产业顶端的人工智能(AI)产业,已经成为下一步影响产业格局及社会发展的方向。 据《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分析指出:尽管中国智能产业起步较晚,但产业布局、技术研究等基础设施正处于进步期。尤其是当前,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处于爆发期,行业巨头公司正逐渐完善自身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布局,而不断涌现的创业公司将持续在垂直领域深耕深挖。未来“人工智能+”有望成为新业态,人工智能产业将成为独角兽集中地。同时,该报告也指出,人才储备薄弱、技术积累缺乏及资金支持不足仍将成为制约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武汉市来说,建设“三化”大武汉,推动长江主轴、长江新城建设和“两个百万工程”的有效实施,都绕不开人工智能(AI)产业的发展与应用。如何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政策的推进,通过大力发展本地人工智能产业,带领武汉走向国际化舞台并成为国际跨境市场引人瞩目的新兴力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对此,我们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加强物联网建设,全面铺设人工智能基础平台
       人工智能在社会环境的应用,离不开一张大型的数据感知与控制网络,智慧型城市更加需要广泛采集数据与便利的指令下发。所以物联网技术会成为人工智能架设于智慧型社会的载体,具有人工智能的各行业私有云(包括已经建设了的各政务云系统)会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大脑。
目前各大运营商基于NB-iot技术,已经完整覆盖了武汉城区,但是已经商用的场景还较窄,仅为某几个全国性业务提供了先进的物联网双向数据业务,武汉较其他一线城市应用已经落后,需要加大本地投入与新技术引入。
       新型的NB-iot物料网数据模组是一种革命性的低成本低速率低功耗双向数据传输设备,可以结合传统的能源、交通、水务、物流等仪表产生全新的数字化感知与控制网络,可以大规模应用于城市智能化管理等领域,可以为政府打造感知型智慧城市先行铺路。
       我们建议可以参考中国电信OFO小黄车的模式及广州市2017年智慧水表的模式,在武汉市建设配套一些实验性项目,以便为后续大规模行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大力推进新技术,加快新型人工智能项目应用落地
       结合政府在城市各领域建设规划与投资中的牵引管理角色,将一些新型人工智能产品上马,做第一个或者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在公共安全、交通、能源、医疗等领域,结合目前政府的政务云平台及大数据系统,上马各种新的人工智能的应用,例如目前已经初具规模的武汉市公安局视频人脸识别系统等。引入国内领先的解决方案在武汉市落地,为我所用,实现领先。
       建议可以结合2019年在武汉召开的世界军人运动会这波建设周期,导入一些新型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应用于各IT信息化建设维度,提升大武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程度。
       三、精准“招才”,培育壮大本地潜在“独角兽”企业市场
       中国目前主流资本市场,在互联网领域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已经非常成熟。独立投资方及BAT投资型创始企业清单里,有大量技术领先但还未具备规模商用的初创企业,他们需要资方的耐心,但是更需要潜在用户给予他们市场。以目前已经达到独角兽规模的人工智能企业为例,从最初估值到百倍翻番仅可能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获得了进入市场博弈的一个敲门砖性项目。
       建议武汉市政府在招才大举措下,加强与国内国际投资方合作沟通,加强对小微初创企业的培育,以本地细分领域市场换取精英初创企业的本地化运营。
       四、搭建孵化平台,实施“站起来、走出去”策略
       前段时间,在一新书记的推动下,武汉市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局。武汉应以此为契机,组建专家评判体系,梳理潜在扶持对象,加强对本地有潜力创业企业的带路扶持作用,培育本地“独角兽”。建议可以借助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政府大型投资见面会等形式,带着本地的创业企业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新的融资空间。
       五、推动人工智能民生领域的应用,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化”大武汉发展目标的确立,离不开广大武汉市民的推动与支持。致力于武汉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让技术手段为全武汉市民提供便利化与情感化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目前,武汉在交通、通信、购物、金融、办公等多领域实现了智能化技术应用覆盖,为武汉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很大程度的便利。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进一步需要,具有情感化的智能应用将会成为刚需。武汉市应抓住产业机遇,整合全市现有企业资源,系统规划和引导情感化和便利化并存的智能化应用创新。鼓励创业者致力于服务民生的创新项目成型。从而实现全市智能化区域大发展、大融合,为推动武汉城市民生治理走向国际化确立技术支撑。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